唐朝诗人常建,对赵嘏的才华非常佩服,他总想得到赵嘏的诗作。常建打听到赵嘏要到灵岩寺去游玩,他便先赶到寺庙,并在墙上题了两句话,然后躲到一边去了。赵嘏来到灵岩寺拜佛游玩时,发现上面题着两句诗,没有下文,于是,他提起笔来,在常建的诗后又补上了两句,很精彩。抛砖引玉用来比喻用平常地东西引出贵重的物品。白酒的“抛砖引玉”战略恰恰是白酒工艺创新的突破口。
淡化香型,让白酒“走出去”
目前,在市场上,轩尼诗XO每年销售8万箱,马爹利年销售10万箱,芝华士的年销量更高达800万箱,据悉,仅上海口岸年进口洋酒就高达1.8亿美元。白酒年出口量难超2亿美元,洋酒在的影响力和白酒在国外的影响力,显然不对称,为什么?白酒口感或许是国外消费的障碍。
在西方人对酒口感的传统认定里,根本就没有什么浓香、酱香或清香的酒口感的概念。对白酒的香型、风格等概念淡漠,单一香型的白酒并无法引起他们的认同。因此,白酒只有淡化香型概念,才能走出,成为“洋人”喜爱的杯中之物。
那么,白酒如何淡化香型呢?窃以为,抛砖引玉,走香型融合之路是白酒工艺创新的当务之急。也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,互相借鉴,取长补短,集众家之长,改造本来泾渭分明的立香型的生产工艺,克服白酒品质缺陷,从而生产出生产出幽雅、细腻、醇和、爽净的白酒基酒,然后根据不同地域消费者的习惯,在基酒中再加入了其他的调味品,例如柠檬、苹果、樱桃、橙皮、黑莓、生姜和辣椒等,形成新型的富具时尚口味的白酒。
我们知道伏特加无色无味,是有名的烈酒,西欧、美州等地的消费者开始并不喜欢,后来有人用伏特加配制成不带原烈性酒色味的鸡尾酒等混合饮料,如世界十大名酒之一的对伏特加。瑞典人先用廉价的发酵原料制成基酒,然后和果汁混合后就制成了精贵的辣椒味、柠檬味、黑加仑子味、柑橘味、香草味、红莓味的对伏特加,这种酒更加清凉、爽净、值钱。
从对伏特加现象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,酿酒工艺创新须打破香型的栅栏,淡化香型,从而创新出消费者喜欢的白酒。